或许我只是累了
▲
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,工作压力增加,越来越多的人们患上了抑郁症,轻者郁郁寡欢,重者自杀丧失生命,如何才能避免一幕幕悲剧的发生?
抑郁症是一种蔓延速度非常快的心理障碍疾病。突然事件的打击、心理的刺激、还有亲人离世等事件的打击都是抑郁症发作的原因,抑郁症一旦发作之后就不会自愈,只有及时对抑郁症进行治疗才可以稳定病情,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治疗就容易导致抑郁症的发作。
负罪感、无用感和无安全感
抑郁症患者通常对自己,周围和未来感觉消极。他们可能对往事有负罪感。很多抑郁症患者感到自己无用,认为抑郁症是对他们做过的或未做事情的一种惩罚。抑郁症会导致不安全感和对他人的依赖,亦会导致不修边幅、不讲个人卫生。
缺乏兴趣、乐趣、内驱力
抑郁症使人对平时被视为很重要的事情漠不关心。你可能不得不强迫自己完成该做的事情。甚至一桩小事情似乎也是一种负担。很多抑郁症患者说自己是厌烦和懒惰的,尽管他们无睡眠问题,他们还会总是感到疲劳、胸闷、心慌,去医院检查常常也查不出原因。
睡眠问题
许多抑郁症患者失眠,常表现为入睡困难、浅眠多梦、易惊醒、以及早醒,早醒往往是抑郁症病人的特征性症状之一。
1
更年期忧郁症
首次发病在更年期,常以某些精神因素或躯体因素为诱因,多有绝经期综合征的表现,临床症状以焦虑抑郁为主,更年期忧郁症是较为常见的抑郁症类型。
2
反应性抑郁症
反应性抑郁是因为受到更重精神刺激,遭受挫折而形成的抑郁症。在生活中突遇天灾人祸、失恋婚变、生病、事业挫折等。心理调节能力差的人容易患反应性抑郁症。此类抑郁症为“有因而生”,属于反应性抑郁症,去除病因后能迅速康复。
3
内源性抑郁症
内源性抑郁症常见的表现有懒、呆、变、忧、虑。患者常常会无原因变得疲乏无力,自觉懒散无能,工作或简单家务难以应付,动作减少,思维迟钝,构思困难,记忆力、注意力下降,脑功能减退,性格明显改变,情绪抑郁悲观,精力、体力不足,多思多虑,焦急不安,心神不宁等,这也是抑郁症类型。
4
产后抑郁症
其特点是对自己的婴儿产生强烈内疚、自卑、痛恨、不爱或厌恶孩子的反常心理。哭泣、失眠、吃不下东西,忧郁,这一系列的反应属于产后抑郁症的表现。
5
隐匿性抑郁症
情绪低下和忧郁症状并不明显,常有各种躯体不适症状表现,如纳呆、心悸、胸闷、中上腹不适、气短、出汗、消瘦、失眠,这种抑郁症类型在中青年和儿童中比较常见。
性格原因
遇事悲观,自信心差,对生活事件把握性差,过分担心,同样属于常见的引起抑郁症的原因。
遗传因素
如果家庭中有抑郁症的患者,那么家庭成员患此病的危险性较高,这可能是遗传导致了抑郁症易感性升高,是常见的引起抑郁症的原因。然而,并非有抑郁症家族史的人都会得抑郁症,而且并非得了抑郁症的人都有家族史,这表明遗传因素并不是产生抑郁症的唯一因素。
压力过重
工作压力、生活压力过重会导致沮丧、压抑、无助、自责等多种负面情绪出现,是导致重度抑郁症的一个常见病因。
对已发生抑郁症患者,应注意环境因素,并予以及时、正规的精神治疗。另外,应积极防治躯体疾病,注意患者对使用的任何药物的耐受情况。
遗传因素的预防
抑郁症无论是单相抑郁还是双相抑郁,均被许多研究证实与遗传因素有关,因而避免遗传因素的作用是预防抑郁症发生的根本措施之一。要避免遗传因素的作用,应谨慎择偶,尽量选择家族中无情感障碍等精神病史、无自杀、人格异常、酗酒等史的对象,优生优育。
如果选择的对象家族史中有上述病史,最好进行遗传学咨询,以评估下一代情感障碍发生的危险率,如果危险率大于5%者最好不生育,大于10%者劝其不生育,大于20%者阻止其生育。
孕育胎儿
夫妻双方做好孕前检查,怀孕后保障充足的营养供给,避免不良的情绪刺激,孕妇胎儿的营养均衡,保证胎儿脑神经系统、内分泌、器官的正常发育,预防日后抑郁的发生。
积极预防青少年抑郁
青少年期是儿童到成人的过渡时期,矛盾、敏感、自我是他们突出的心理特点,由于在生理和心理上发生的巨大变化,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障碍,其中抑郁症最为常见,近年来青少年抑郁的发病率逐年上升,而且青少年抑郁的复发率要高于其他年龄组,故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。对青少年抑郁症的预防方法,根据其生理特点,以运动疗法最为适宜。
避免不良生活事件的影响
在日常的生活中,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,甚至发生重大的变故,产生忧郁、悲哀、焦虑等不良情绪,要尽快设法消除这些不良的情绪。因此加强个人素养,做到心胸开阔,培养兴趣爱好,学会客观、全面的看问题,能够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。
女性更年期的保健
女性更年期时,卵巢停止排卵,月经停闭,性腺活动衰退,随之产生内分泌系统及相关的新陈代谢发生了变化。在青年时期患有情感性精神病者,处于更年期时也易发病,临床多以焦虑抑郁状态为主要病象。处于更年期阶段的人们,要加强体质锻炼,保证充足的睡眠,并要注意身心健康,注意防止精神创伤和躯体疾病。对已存在了更年期症状群者,要及时采用内分泌等治疗。对疑有情绪反常、疑虑多端者,应早期检查诊治。
老年期的保养
作为子女来讲,应注意改善老人的物质生活水平,加强对老人的亲情关爱,及时关注老人寂寞、空虚、失落等不良情绪,并予以精神慰籍和心理开导。
作为老年人本身,不仅要加强与子女的沟通,还应丰富自己的生活内容,培养适合老年人的兴趣爱好,缓解精神紧张,增加心理寄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