路,只会越走越孤独
《多味斋》记录了许许多多的美味佳肴,对食物及其做法的描写生动详尽,十分能刺激人味蕾,分分钟让人食指大动。
记录美食,记载人情。篇章里,能看到在用情感烹调,与欢乐相伴的温馨回忆。"吃"不只是"吃",它和亲情、友情、乡情紧紧维系。
书中描述的地方菜肴,藏着不少人的童年与乡愁。看了《多味斋》,眼睛似乎穿越到那个魂牵梦萦的地方。
文化周末报小编萧俏说:“翻开这本书,我们能看到,书中记载的,几乎都是很简单的食材和菜肴,但是却被食客品出了滋味深长。”
《多味斋》让我不禁反思起来:在快消品充斥着市场的当下,我们是不是反而变得浮躁起来,再少于去珍惜身边的人、事、物,而代之以不求甚解、不在乎?
读完轻松的《多味斋》之后,我们在反思与身边人的关系的同时,小编也在反思自己成长之路。此时,我们一起来读两本有关成长的书。
这两本书分别是《玩偶之家》和《伤逝》,是由创业社区文化管理员单单嘉雯来和我们一起来读。
《玩偶之家》是挪威剧作家易卜生写于19世纪的社会剧,描述了女主人公娜拉摆脱家庭中玩偶地位的自我觉醒过程。《伤逝》是鲁迅于1925年创作的一部以爱情为题材反映五四时期知识分子命运的短篇小说。
嘉雯借由分享这两部文学作品,去和大家探讨、分享,在社会极大解放的今天,女性探寻自由,探索自我的路径。
“
嘉雯分享到:对女性而言,自我意识的觉醒,社会变化已经为很多女性提供了路径,包括出外就业,劳动,追求自己热爱的职业,有自己的精神追求,有自己的自由爱情与婚姻,更是有爱自己的能力。也有了更多自己选择的空间,时刻都是给自己更多地筹码。
永远不要忘记,先成为自己,去探寻生命的可能,因为时代给了我们很多空间去独自选择,追求自由。永远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任,不是托付给任何人,而是把生命的幸福快乐托付给自己。
”
分享文学作品的同时,还讲起了她17岁那年到非洲肯尼亚参加国际志愿者项目的经历。
让自己离开舒适圈
她笑称原本以为自己是去非洲帮助那边的人,结果反倒在非洲的经历和遇到的人帮到她认识不同的文化,让她学到了很多。在这个完全陌生的国度,她得直面文化差异带来的冲击,直面对自己内心的恐惧与孤独,不断逼着自己跳出舒适圈,学习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,学习尽快融入当地,做好项目。
学会给予,内心不会匮乏
她去到Ngong的贫民窟教学,有一天下课,一位孩子把半截玉米留给了她,有犹豫过要不要接过来,可是嘉雯并不想让孩子觉得自己比较贫穷,是弱者,就不能付出爱,于是她把玉米接过来了并和孩子说谢谢,感恩她的善良,见到她接受了半根玉米后,孩子笑得特别开心。如果一辈子都记得去给予,内心就不会匮乏。
经历是最好的老师
期间,她还分享了很多关于“文化差异”的趣事。最后她说:“文化之间的差异可能带来误解,误解的消融始于交流。她觉得,最好的课堂是世界,最好的老师是经历。
在读了《玩偶之家》和《伤逝》之后,觉得成长之路漫漫,如果遇到大起大落的时候又应该以怎样的一种心态面对呢?
带着这个问题,嘉宾莞城图书馆副馆长曾燕芬(米素)和我们一起读《人生不怕从头再来》
《人生不怕从头再来》中浓缩了刘晓庆一生中最壮阔的波澜,从人生的低谷再到事业巅峰的一路。让大家在听故事之余,明白到无论何时人生都不怕从头再来。
曾燕芬生动地讲述了刘晓庆的逃税案、狱中生活、出狱后在横店跑龙套的日子。
文章节选
伟大的女人,是水一样的女人。
你在高处,我便退去,让你独自闪耀光芒;但如果你在低谷,我便涌来,温柔地围绕你,拥抱你,给你温暖。
过去我不懂这个道理,凭着白手起家、少年得志的轻狂,总感觉风流人物得看今朝,南墙上撞得头破血流,终于,撞到秦城去了。
我不在乎曾经炫目的“刘晓庆时代”,也没有一件事值得我悔恨终生,我活着的每一天都清醒,快乐,风华绝代。
从来觉得世上最珍贵的东西是金钱买不来的:知识,亲情,健康。
读完《玩偶之家》、《伤逝》、《人生不怕重来》这几本关于女性成长、人生跌宕起伏故事的书之后,成长路上的思考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
这个部分的读书有些特别,是由莞城美术馆办公室主任徐娇来给我们朗读的。这里虽然没有声音,但是我们还是能从文字里感受到这本书的力量。
文章节选
有些事,只能一个人做;有些关,只能一个人过;有些路啊,只能一个人走。
人生其实就像一条从宽阔的平原通往森林的路。在平原上,人们可以结伴而行,欢乐地前推后挤、追打嬉嬉戏;一旦进入森林,因为草丛和荆棘挡路,所以各人专心走各人的路,寻找各人的方向。
那推推挤挤的群体感情,那无忧无虑无猜忌的同伴深情,在人的一生中也只有少年时期有。离开这个纯洁而明亮的阶段,路其实可能越走越孤独。